文化消费升级,老年市场不容小觑!

文章来源于网络

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》日前发布。其中,着重提到,要“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”及“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,加强规划引导,发展适老产业”。

image.png

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,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已发生了改变,对文化精神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,虽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推进,已经为老年人提供了越来越多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,但对老年群体而言,文化消费的能力和意愿都正呈多元化、个性化趋势,如何满足他们的愿望,也正是市场值得挖掘之处。

 

1老龄文化产业“年轻化”

随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健全,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,开始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
image.png

去年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直播晚会《博爱中国 乐龄芳华——活出最好的样子 2021快手重阳之夜》在快手平台独家播出。

火遍全网的“天坛大爷”吴保印、63岁的“花毽”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刘云吉、平均年龄65岁的北京快乐轮滑队、我国第一个跨越地球三极的科学家高登义、穿越原子弹“蘑菇云”的现年82岁高龄的女飞行员苗晓红等老人纷纷携才艺亮相舞台,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最好的样子。

这场晚会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,老年人渴望跟年轻人一样,享受一场自己热爱的文化盛会。

image.png

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晶表示,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不长,目前老年人中一半以上为年龄在60—69岁之间的“低龄老人”。他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,有一定的养老储备,有钱有闲,被称为“新老年人”。

“新老年人”愿意参与更具拓展性的文化活动、购买品质较高的文化产品、享受更具个性化的文化服务。同时,他们中大部分人能学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,并且能接受知识付费、网购、网络社交等新观念。

因此,未来老龄文化产业“年轻化”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。

2企业争渡“银发经济”市场

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大学已经逐渐代替广场、公园,成为老年人心目中退休生活的最佳选择。过去老年大学主要为退休老干部提供学习场所,如今老年大学和老年文娱教育机构越来越多,面向全社会开放,让更多的老人能够享受发展红利。

老年人文化消费升级是值得挖掘的“蓝海”,不仅有社会价值,也有经济效益。

企业和商家已开始关注适合老年文化消费的服务和产品。一些KTV商家将白天时段,以稍低的价格进行开放,备受老年人群的喜爱。一些艺术培训结构,也开始推出专门的老年班课程,并配套提供相应的服饰、妆容等服务。

 

image.png

比如我们心智青中老年教育服务平台,以城市社区化中老年人教育、生活服务提供为目的,为中国三亿新活力老人提供全方位文娱服务,以中老年兴趣社交为基点提供教育+旅居一站式服务。从学习、社交、娱乐等方面多维度服务“新老人”群体,重塑中老年人的时间价值,重建中老年人与社会的链接。不到2年时间,全国校区数量41家,6家分公司,35家直营加盟校,线下服务学员数量超50000人,推出30余种适老化课程,举办200多场文艺演出,2021年8月心智青根据学员的需求又陆续推出了旅游、旅居服务,与国内近百家名胜旅游度假基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开发出更适合中老年人参与的班级一日游、亲朋短途游、名胜景点生活旅居、特色游学等活动,极大的丰富了学员的文娱生活,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中老年教育、生活连锁品牌。

拥有千万老年人用户的糖豆广场舞成立至今只有短短几年时间,却拿下了四轮融资,投资机构包括腾讯,顺为资本,GGV纪源资本、和IDG资本等,总融资金额超1亿美金。

image.png

时尚奶奶团已成为成功破圈、颇有知名度、已与多个知名品牌达成合作的银发时尚IP,全网累积粉丝超过1150万,总曝光超过21.4亿,线下会员活动,足迹遍布北京、上海、广州,重庆,巴黎,东京等国内外20余个城市,会员遍布全国,在运营、商业模式上不断探索、日趋成熟。

image.png

随着政府和社会对老龄人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文化占老龄事业的比重将越来越大。未来,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催生层出不穷、丰富优质的老龄文化产品和服务,并且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,拥有更多元化的品类细分。
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全企网